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圖說:「未來與希望」系列講座結束後,現場聽眾排隊簽書。 人間社記者鄭榆耀攝
圖說:「未來與希望」系列講座結束,講師廖科溢為聽眾簽書。 人間社記者鄭榆耀攝
圖說:活潑的青年義工與「未來與希望」系列講座講師廖科溢合影。 人間社記者鄭榆耀攝
圖說:「未來與希望」系列講座,聽講的民眾,正認真的做著筆記。 人間社記者鄭榆耀攝
圖說:「未來與希望」系列講座第13場,講師廖科溢分享面對人生的轉折點,如何選擇與突破。 人間社記者鄭榆耀攝
圖說:「未來與希望」系列講座第13場,講師廖科溢分享如何從服裝工廠員工成為新聞主播,而後又轉換跑道,擔任行腳節目主持人。 人間社記者鄭榆耀攝
圖說:講師廖科溢與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在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看板前留影。 人間社記者李艾強攝
圖說:「未來與希望」系列講座結束散場人潮,自5月26日以來,佛光山台中惠中寺每天都湧入數百至上千人聆聽講座。 人間社記者李艾強攝選擇與突破 金鐘主持人廖科溢的生命大冒險
2018-06-10
「你滿意現在的生活嗎?如果不滿意,你是否有突破現狀的勇氣呢?」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系列講座,6月7日邀請以行腳節目《發現大絲路》獲得第49屆金鐘獎行腳類節目主持人獎的廖科溢,分享面對人生轉折點,如何選擇與突破,從服裝公司,走進電視台,走向全世界。
甫自瑞士及奧地利拍攝外景節目歸來的主持人廖科溢,以一隻猶豫不決的驢子,因無法決定要吃眼前兩堆草當中的哪一堆,最終餓死的寓言故事,顯示當一個人有自由意志,又面臨多項選擇時,容易產生選擇障礙,引申出人生不應花太多時間在選擇,而是應該要著重在選擇過後,努力面對挑戰,突破現狀的過程。
接著他說,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貴人,自己才是自己的主宰,「你滿意自己現在的生活嗎?」其實每個人現階段的生活條件型態、學業、職業,都是過去的選擇所造成的結果,種什麼因,得什麼果,無需懊悔,還是有其他選擇的機會,可以繼續創造並改變未來,而選擇的過程就是經驗的累積,因此重視每個選擇的機會,謹慎的選擇,可以減少結果的誤差。
服兵役時,廖科溢擔任車帆布的工作,退役考大學就選擇服裝設計系,畢業後自然而然進入服裝公司。然而就如同他在著作《發現大絲路》中序言所提到的,「旅行,可以有很多選擇,可以輕鬆,可以寫意,可以瘋狂,可以浪漫。」旅行像人生縮影,可以選擇自己的精彩,當他換了幾家公司之後,發現服裝不是他的興趣,他便毅然決然選擇離開,這是他的性格。
因緣際會,廖科溢進入新聞界,成為新聞主播,雖然不是他熟悉的領域,但有機會就嘗試的他,欣然接受挑戰,這也是他性格的另一個特點。他相信人要試著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,如此才有學習成長的機會。在舒適圈久了,一成不變,就會待在原地,無法進步。像爬樓梯,腳會痠,但登得愈高,看得愈遠。也如同他出外景,要取得好的畫面,必須要爬到一個制高點,但上到制高點前,會有一段辛苦的路程,人生也是,然而辛苦的學習過後,會讓自己累積更多的能力,有更寬廣的人生視野。
自我要求很高的廖科溢,為了成為出色的新聞主播,強迫自己工作以外時間,也觀看新聞,觀摩其他主播,更主動向前輩請益。漸漸地,他瞭解新聞主播不只要避免吃螺絲,更重要的是發掘新聞背後的價值,為社會傳遞正能量。後來有一個關於絲路的旅遊節目企劃,引發他的興趣,思考三秒之後,他馬上做出決定,因為腦中靈光乍現,想起父母曾在爬山時,巧遇一位會算命的老先生,說過自己未來的工作會經常出國。如此開啟了他的外景人生,至今將近7年。
外景工作對體力與耐力是一大挑戰,包括規劃行程,尋找拍攝景點,等候的時間,天氣的考驗,還要處理拍攝畫面,經常一天睡不到4小時。但當選擇出現自己願意相信的事,就會有動力去嘗試,因為終於兌現可以常出國的預言。而且如果這個選擇帶有使命感,會讓他更積極面對,讓沒機會出國的人,透過他的眼和腳,也如同自己到當地遊歷一樣。因此外景主持雖然辛苦,他也甘之如飴。
縱然人生如旅行,可以自己決定旅程的精采,但廖科溢認為在結尾時也要有優雅的轉彎。一旦做下決定,就不要懊悔,是他一貫的信念,但感覺到沮喪時,那就是轉彎的時候了。選擇是為了改變,改變則是為了讓自己更好,因為不一定每個選擇都有好的結果,而人生卻有無限可能,因此不要害怕改變或重新來過,人生沒有百分之百,而是可以有很多的選擇機會。
學習過程中,如何自我突破?廖科溢以之前擔任新聞主播對自我的訓練為例,除了不斷唸報紙,訓練口條,也利用搭公車時間,唸路上的招牌,訓練口眼協調。主播是以客觀角度,敘述新聞事件。但主持的性質則和主播大不相同,需用主觀的角度,引領觀眾深歷其境,這麼努力練習,就是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,如果沒有付出努力,結果必定不如預期。
突破不是跟別人比較,而是看自己有沒有比過去更進步,廖科溢喜歡單純的學習,在一條路上默默耕耘努力,專心做好一件事情。他也從錯誤經驗當中思考,做出對的判斷,所以不要害怕失敗,人生中有失敗經驗是必然,但要藉此學習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。
Q&A時間,廖科溢分享拍攝外景節目時,幾段印象深刻的旅程,以及讓自己融入當地,先讓自己感動,才能製作出讓觀眾也感動的節目的方法;建議青年學生可以趁著打工,多方嘗試,找出自己的興趣;還有想要做出突破時,對旁人的建議該如何取捨,他期勉每個人都可以透過選擇,不斷創造自己的價值,活出自己的精采人生。
甫自瑞士及奧地利拍攝外景節目歸來的主持人廖科溢,以一隻猶豫不決的驢子,因無法決定要吃眼前兩堆草當中的哪一堆,最終餓死的寓言故事,顯示當一個人有自由意志,又面臨多項選擇時,容易產生選擇障礙,引申出人生不應花太多時間在選擇,而是應該要著重在選擇過後,努力面對挑戰,突破現狀的過程。
接著他說,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貴人,自己才是自己的主宰,「你滿意自己現在的生活嗎?」其實每個人現階段的生活條件型態、學業、職業,都是過去的選擇所造成的結果,種什麼因,得什麼果,無需懊悔,還是有其他選擇的機會,可以繼續創造並改變未來,而選擇的過程就是經驗的累積,因此重視每個選擇的機會,謹慎的選擇,可以減少結果的誤差。
服兵役時,廖科溢擔任車帆布的工作,退役考大學就選擇服裝設計系,畢業後自然而然進入服裝公司。然而就如同他在著作《發現大絲路》中序言所提到的,「旅行,可以有很多選擇,可以輕鬆,可以寫意,可以瘋狂,可以浪漫。」旅行像人生縮影,可以選擇自己的精彩,當他換了幾家公司之後,發現服裝不是他的興趣,他便毅然決然選擇離開,這是他的性格。
因緣際會,廖科溢進入新聞界,成為新聞主播,雖然不是他熟悉的領域,但有機會就嘗試的他,欣然接受挑戰,這也是他性格的另一個特點。他相信人要試著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,如此才有學習成長的機會。在舒適圈久了,一成不變,就會待在原地,無法進步。像爬樓梯,腳會痠,但登得愈高,看得愈遠。也如同他出外景,要取得好的畫面,必須要爬到一個制高點,但上到制高點前,會有一段辛苦的路程,人生也是,然而辛苦的學習過後,會讓自己累積更多的能力,有更寬廣的人生視野。
自我要求很高的廖科溢,為了成為出色的新聞主播,強迫自己工作以外時間,也觀看新聞,觀摩其他主播,更主動向前輩請益。漸漸地,他瞭解新聞主播不只要避免吃螺絲,更重要的是發掘新聞背後的價值,為社會傳遞正能量。後來有一個關於絲路的旅遊節目企劃,引發他的興趣,思考三秒之後,他馬上做出決定,因為腦中靈光乍現,想起父母曾在爬山時,巧遇一位會算命的老先生,說過自己未來的工作會經常出國。如此開啟了他的外景人生,至今將近7年。
外景工作對體力與耐力是一大挑戰,包括規劃行程,尋找拍攝景點,等候的時間,天氣的考驗,還要處理拍攝畫面,經常一天睡不到4小時。但當選擇出現自己願意相信的事,就會有動力去嘗試,因為終於兌現可以常出國的預言。而且如果這個選擇帶有使命感,會讓他更積極面對,讓沒機會出國的人,透過他的眼和腳,也如同自己到當地遊歷一樣。因此外景主持雖然辛苦,他也甘之如飴。
縱然人生如旅行,可以自己決定旅程的精采,但廖科溢認為在結尾時也要有優雅的轉彎。一旦做下決定,就不要懊悔,是他一貫的信念,但感覺到沮喪時,那就是轉彎的時候了。選擇是為了改變,改變則是為了讓自己更好,因為不一定每個選擇都有好的結果,而人生卻有無限可能,因此不要害怕改變或重新來過,人生沒有百分之百,而是可以有很多的選擇機會。
學習過程中,如何自我突破?廖科溢以之前擔任新聞主播對自我的訓練為例,除了不斷唸報紙,訓練口條,也利用搭公車時間,唸路上的招牌,訓練口眼協調。主播是以客觀角度,敘述新聞事件。但主持的性質則和主播大不相同,需用主觀的角度,引領觀眾深歷其境,這麼努力練習,就是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,如果沒有付出努力,結果必定不如預期。
突破不是跟別人比較,而是看自己有沒有比過去更進步,廖科溢喜歡單純的學習,在一條路上默默耕耘努力,專心做好一件事情。他也從錯誤經驗當中思考,做出對的判斷,所以不要害怕失敗,人生中有失敗經驗是必然,但要藉此學習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。
Q&A時間,廖科溢分享拍攝外景節目時,幾段印象深刻的旅程,以及讓自己融入當地,先讓自己感動,才能製作出讓觀眾也感動的節目的方法;建議青年學生可以趁著打工,多方嘗試,找出自己的興趣;還有想要做出突破時,對旁人的建議該如何取捨,他期勉每個人都可以透過選擇,不斷創造自己的價值,活出自己的精采人生。
最新消息
中區三皈五戒 600位佛子安頓身心
2025-11-03中區三皈五戒 佛光家庭信仰傳承
2025-11-03中區三皈五戒 佛光家庭共植法緣
2025-11-03把握殊勝因緣 從皈依佛法到受持五戒
2025-11-03惠中寺三皈五戒典禮 誓願成為更好的自己
2025-11-03極樂寺護國祈安修持 百萬大悲咒共祈國泰民安
2025-11-03新馬寺重陽節 170長者找回昔日青春
2025-11-03國際少兒環保公益繪畫大賽 萬年寺頒獎典禮暨作品聯展
2025-11-03童軍當關主迎戰102歲玩家 惠中佛光重陽敬老樂翻英士公園
2025-11-03人間佛教第九堂課 段玉明教授談「人間佛教需要自己的戒律規範」
2025-11-03
相
關
消
息







